秋分节气开运与禁忌 拜这神明求来年顺利

节目中心/林琼玉报道

2025年秋分于9月23日登场,这一天昼夜等长,象征四季运行过半。对中国台湾而言,秋分不仅代表气候由炎转凉、昼夜差异渐大,也是民间感受四时变化、敬天感地的重要节气。而相关禁忌也提醒人们在转换之际调整作息,维持身心平衡。

秋分以后天气越来越凉爽(图/CANVA制作)
秋分以后天气越来越凉爽(图/CANVA制作)

在中南部农村,秋分时节仍可见 “土地公拐” 的景象。农民会以竹枝立于田头或田官方,系上土地公金,象征邀请土地公巡田,感谢过去的耕作成果,祈求来年风调雨顺。这个习俗源于古代“秋社”祭祀,是农耕社会对大地的感恩与祈福,如今仍在部分地区保留。

土地公拐。(图/翻摄自地区文化记忆库)
土地公拐。(图/翻摄自地区文化记忆库)

民间也常在秋分期间举行放风筝活动。由于此时天空晴朗、风势稳定,适合户外运动,古人认为风筝放得越高,就能把烦恼与病厄借风送走,也象征学业、事业能更上一层楼。同样与平衡有关的,还有 “立蛋” 习俗:在秋分时试着把鸡蛋直立于桌面,寓意天地阴阳平衡,家庭与个人运势也能随之安稳。

秋分放风筝,象征把烦恼与病厄借风送走。(图/Canva制作)
秋分放风筝,象征把烦恼与病厄借风送走。(图/Canva制作)

除了农耕与游乐习俗,秋分亦是祭月与赏月的重要时节。古籍曾记载“秋分祭月”,现代虽然月亮未必圆满,但许多人仍会于夜晚设供桌,摆上水果与圆形食物,向月亮或月娘(太阴娘娘)致敬,象征圆满与希望。饮食上也有“食秋菜、食秋蟹”的传统:此时正值螃蟹肥美、野菜鲜嫩,民众透过煮秋菜汤、品尝时令海鲜,顺应自然更能滋补养生。

秋分食秋蟹。(图/CANVA制作)
秋分食秋蟹。(图/CANVA制作)

秋分也有要注意的禁忌,包括避免食用过多寒凉食物,以免肠胃不适;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,否则易受秋燥影响而感冒或疲倦;此外,因气候早晚温差大,也要适时增添衣物,以免着凉。

节气更迭是自然运行的循环,也是生活智慧的提醒。从土地公拐到放风筝,从祭月到饮食调养,秋分的习俗蕴含着对天地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祈愿。现代人若能在忙碌中保有这份心意,不仅能延续文化传统,也能在四季交替间找到内心的安定与平衡。

 

宝岛神很大】最贴近生活、关系你我的民俗文化节目,每周三22:15三立中国台湾台29频道

►按赞宝岛神很大粉丝团,掌握最新消息:https://bit.ly/3n9Sb9C

►订阅宝岛神很大Youtube频道!神影片周周更新:https://pse.is/4c9hq5

★三立新闻网/宝岛神很大提醒您:

民间信仰请酌量参考,理性信仰不迷信

 

   免责声明    本站部分内容《图·文》来源于国际互联网,仅供参考,不代表本站立场!

本站尊重知识产权,版权归原创所有,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,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,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、版权问题时,烦请与我们联系,微信号:aak-cc ,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