悲秋情绪非幻觉? 五行理论“秋分转运法”

节目中心/林琼玉报道

今年9月23日迎来秋分,昼夜等长,夜晚随之渐长。许多人在这段时间感受到淡淡忧愁或情绪低落。专家指出,这不只是敏感多想,而是身体节律与文化观念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
秋分这日昼夜等长,夜晚渐长。(示意图/翻摄自pixabay)
秋分这日昼夜等长,夜晚渐长。(示意图/翻摄自pixabay)

五行理论认为“秋属金”,七情中的“悲”也属金,金克木,而木对应肝脏,主导情志。当气候干燥、风寒加剧时,肝气不畅、肺气受燥,就容易诱发悲伤或忧郁感。古籍也提醒,入秋宜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,透过规律作息调和秋气,并有助转运。

秋分可能会造成季节性情感障碍。(图/三立新闻网)
秋分可能会造成季节性情感障碍。(图/三立新闻网)

中医则从五行理论切入,认为“秋属金”,七情中的“悲”也属金,金克木,木主肝而肝主情志。当秋季干燥、风寒渐起,肝气不舒、肺气受燥,就可能诱发悲伤或忧郁感。古籍中也提醒入秋宜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,藉规律作息缓和秋气,早睡早起有助开运。

建议调适方式

1.晒太阳与运动:每天至少10至15分钟日光曝晒,搭配散步或伸展,有助抑制过度的褪黑激素分泌。

2.饮食调整:增加鱼类、坚果、豆类、乳制品等助情绪稳定的食材,也可搭配梨子、莲藕、百合等润肺食物。

3.睡眠规律:固定就寝时间,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萤幕,必要时可利用柔光或香氛助眠。睡前也避免滑手机。

4.情绪出口:透过运动、聊天或创作抒发心情,避免过度沉浸于悲伤的作品与氛围。

5.香气疗法:薰衣草、佛手柑、玫瑰等精油被认为有助于安神与舒压,适度熏香或泡澡能改善睡眠与情绪,注入正能量。

规律生活维持身心灵平衡。(示意图/CANVA制作)
规律生活维持身心灵平衡。(示意图/CANVA制作)

专家提醒,若情绪低落持续超过两周,并严重影响生活与工作,应及早寻求专业协助。秋分或许容易引发“悲秋”,但只要调整作息、饮食与心理状态,就能把忧愁转化为对季节节律的觉察,让生活保持平衡。

 

宝岛神很大】最贴近生活、关系你我的民俗文化节目,每周三22:15三立中国台湾台29频道

►按赞宝岛神很大粉丝团,掌握最新消息:https://bit.ly/3n9Sb9C

►订阅宝岛神很大Youtube频道!神影片周周更新:https://pse.is/4c9hq5

★三立新闻网/宝岛神很大提醒您:

民间信仰请酌量参考,理性信仰不迷信

 

   免责声明    本站部分内容《图·文》来源于国际互联网,仅供参考,不代表本站立场!

本站尊重知识产权,版权归原创所有,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,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,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、版权问题时,烦请与我们联系,微信号:aak-cc ,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。